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Notch信号在RCS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高玲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点击数1120  更新时间:2008/1/6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Notch信号在RCS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高玲 刘桂欣 唐罗生朱小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410011
目的:研究在视网膜变性过程中形态学改变与notch信号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Notch信号在出生后第2、4、8周RCS鼠视网膜的表达。
结果:
在RCS变性鼠,随着周龄的增加,光感受器层逐渐增厚,外核层进行性萎缩;Müller细胞的突起呈GFAP阳性染色,从内界膜逐渐向视网膜外层延伸,并形成树根状结构。
除内丛状层外,Notch 1在视网膜各层的表达进行性增强。
Hes1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内外丛状层、内核层的表达进行性增强。
NeuroD在PRC持续性表达,在INL表达呈波动趋势:第2周较强表达,第4周达高峰,第8周减弱。
Mash1在PRC的表达逐渐增强,在OPL表达但第8周时表达减弱。
Notch1和hes1的表达强于neuroD和mash1的表达。
结论:
在视网膜变性的过程中,notch 信号系统被激活,抑制性因子(Notch1、Hes1)的表达强于活化型转录因子(NeuroD和Mash1)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胶质细胞的增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