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的病理分析
作者:钟毅敏  文章来源: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1305  更新时间:2008/1/1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的病理分析
钟毅敏 刘杏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51006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的病理改变,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因小梁切除术后薄壁滤过泡、低眼压黄斑水肿或滤过泡渗漏,须行滤过泡加固术的青光眼患者5例,在术中取少许滤过泡壁结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5例(5眼)薄壁滤过泡患者年龄29~73岁.小梁切除术中均有丝裂霉素C(MMC)使用史。行滤过泡加固术时距小梁切除术时间为7~38个月。术前眼压3.7~16.5mmHg。2例有低眼压黄斑水肿,3例有滤过泡漏,其中1例曾患滤过泡炎。结果均一致显示滤过泡结膜上皮变性,厚薄不均,弥漫萎缩变薄甚至局部鳞状上皮缺如。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性,淋巴细胞及个别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滤过泡渗漏与辅以MMC的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结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以及MMC对结膜的毒性作用有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