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2届全国会 >> 眼科基础研究12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宇  赵…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200032 点击数:1129 更新时间:2007/6/12 8:39:21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小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基因调节及蛋白表达规律,用Epo对ROP小鼠进行干预,阐述Epo在ROP中的作用。 方法:7日龄(P7)C57BL/6J小鼠96只分为两组。正常空气组小鼠饲养于正常氧环境中,模型组小鼠在75%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天再放至正常空气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观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视网膜上Epo、Ep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段腹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Epo或者生理盐水(NS)或加热灭活Epo作为对照。通过视网膜铺片和组织切片结果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和新生血管增生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正常空气组小鼠视网膜Epo mRNA自P7开始上升,P9达高峰,P11起持续低表达。EpoR mRNA自P7起下降,始终维持在低水平。模型组Epo mRNA在整个高氧阶段持续低表达,出氧箱后开始上升,P15达高峰(是正常空气组的32倍),并持续高表达。EpoR mRNA自P7起上升,P11达高峰(是正常空气组的4.4倍),并持续高表达。Epo、EpoR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略晚于基因水平的变化。注射Epo后各模型组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都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P7-P12时间段给药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最少,与其它两个时间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po、EpoR的表达变化规律,以及在视网膜病变发病早期(P7-P12)Epo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均提示Epo在RO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为ROP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