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0届全国会 >> 白内障10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术后适宜屈光状态的研究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术后适宜屈光状态的研究
作者:赵云娥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点击数:1515 更新时间:2005/6/17 21:10:25
目的:探讨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适宜的屈光状态,充分发挥患者术后有限的视功能。 材料和方法:选择83例(122眼)高度轴性近视(眼轴>26.00mm、屈光力>-6.00D)合并轻、中度白内障患者,检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近视力(NVA)、屈光力、角膜曲率、视网膜视力、眼轴长度、生存质量调查(QOL)等。根据术后1月屈光状态分组,Ⅰ组:0.75~-1.50D,Ⅱ组:-1.625~-2.875D,Ⅲ组: -3.00~-7.50D,Ⅳ组:屈光参差组(双眼手术且屈光力相差大于1.00D)。 结果:双眼手术者39例,单眼手术者44例。各组患者在视近QOL提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视远、社会功能及白内障相关症状三个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在视近QOL提高方面,双眼手术者Ⅰ组QOL增加率低于Ⅱ组、Ⅲ组、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单眼手术者中Ⅰ组QOL增加率低于Ⅱ组、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将患者分为术前戴镜和不戴镜两部分,其术前屈光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6,P=0.628);术前戴镜者和不戴镜者在术后视近QOL提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前戴镜者在视近QOL提高方面,Ⅰ组QOL增加率低于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戴镜者中Ⅰ组QOL增加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保留轻度的近视为宜,以大于-1.50D较理想;术前戴镜者术后保留-3.00D以上的近视为宜,而术前不戴镜者术后保留-1.625~-2.875D的屈光状态为宜;预留术后屈光度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
会议投稿录入:jinxiuming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